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设计也面临着许多其他问题,如相应的小尺寸要求、低成本要求、标签物体的形状和物理特性要求、RFID电子标签到标签物体的距离要求、标签物体的介电常数要求、金属表面的反射要求、局部结构对辐射模式的影响要求等,这些都会影响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特性,这是RFID电子标签设计面临的问题。
对于近距离IC腕带芯片系统(如13.56mHz小于10cm的识别系统),天线一般与读写器集成;对于远距离IC腕带芯片系统(如UHF频段大于3m的识别系统),天线和读写器通常采用分离结构,读写器和天线通过阻抗匹配的同轴电缆连接在一起。由于结构、安装和使用环境的变化,读写器产品向小型化甚至超小型化发展,读写器天线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。
读写器天线设计需要低剖面、小型化和多频段覆盖。对于分离式读写器,还将涉及天线阵的设计、小型化带来的低效率、低增益等,这些都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。目前,已开始研究读写器应用的智能波束扫描天线阵列。读写器可以通过智能天线感知天线覆盖区域的RFID电子标签,增加系统覆盖范围,使读写器能够确定目标的方向、速度和方向信息,并具有空间感应能力。
IC腕带芯片天线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的复数阻抗。复数阻抗随频率而变化。因此,天线的大小和工作频率限制了最大的增益和带宽。为了获得最佳的标签性能,需要在设计中妥协,以满足设计要求。在天线设计步骤中,必须严格监控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范围。当标签构成变化或不同材料、不同频率的天线进行性能优化时,通常采用可调天线设计,以满足设计允许的偏差。
设计IC腕带芯片天线时,首先选择应用类型,确定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需求参数;然后根据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参数确定天线的材料,确定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结构和包装后的阻抗;最后,包装后的阻抗与天线匹配,综合模拟天线的其他参数,使天线满足技术指标,并使用网络分析仪检测指标。
由于使用环境复杂,IC腕带芯片天线的分析方法也非常复杂,天线通常采用电磁模型和模拟工具进行分析。典型的天线电磁模型分析方法是有限元法FEM、FDTD等。矩量法MOM和时域有限差分法。模拟工具对天线设计非常重要,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天线设计工具,目前在天线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。典型的天线设计方法是模拟天线,然后模拟模型,监测天线范围、天线增益和天线阻抗,并采用优化方法进一步调整设计,最后加工和测量天线,直到满足要求。